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实验室名称: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
实验室主任:孙革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孙跃武/18843176378
E-mail地址:sunyuewu@jlu.edu.cn
依托单位名称:吉林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于敬鹏/13943025677
2019年3月6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月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 |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
研究方向1 |
地质时期生物演化与重大地质事件 |
研究方向2 |
化石能源及其形成环境 |
研究方向3 |
第四纪环境与生物考古 |
研究方向4 |
古DNA与生物系统 |
实验室 主任 |
姓名 |
孙革 |
研究方向 |
古植物学与地层学 |
出生日期 |
1943.9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1994.4 |
实验室 副主任 (常务) |
姓名 |
孙跃武 |
研究方向 |
古植物与古环境 |
出生日期 |
1966.5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18.11 |
实验室 副主任 |
姓名 |
王璞珺 |
研究方向 |
沉积学 |
出生日期 |
1959.9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日期 |
2018.11 |
实验室 副主任 |
姓名 |
崔银秋 |
研究方向 |
分子生物学 |
出生日期 |
1972.7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18.11 |
实验室 副主任 |
姓名 |
张全超 |
研究方向 |
考古学 |
出生日期 |
1977.6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18.11 |
学术 委员会主任 |
姓名 |
周忠和 |
研究方向 |
热河生物群 |
出生日期 |
1965.1 |
职称 |
院士 |
任职时间 |
2016.7 |
研究水平与贡献 |
论文与专著 |
发表论文 |
SCI(CSSCI) |
38(2)篇 |
EI |
7篇 |
科技专著 |
国内出版 |
3部 |
国外出版 |
部 |
奖励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项 |
二等奖 |
项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项 |
二等奖 |
项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项 |
二等奖 |
项 |
省、部级科技奖励 |
一等奖 |
项 |
二等奖 |
项 |
项目到账 总经费 |
1927万元 |
纵向经费 |
922万元 |
横向经费 |
1005万元 |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
发明专利 |
申请数 |
1项 |
授权数 |
1项 |
成果转化 |
转化数 |
项 |
转化总经费 |
万元 |
标准与规范 |
国家标准 |
项 |
行业/地方标准 |
项 |
研究队伍建设 |
科技人才 |
实验室固定人员 |
48人 |
实验室流动人员 |
3人 |
院士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1人 |
|
长期人 短期人 |
|
特聘人 讲座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人 |
|
1人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1人 |
青年 |
人 |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
1人 |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
个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个 |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
姓名 |
任职机构或组织 |
职务 |
孙革 |
美国植物学会 |
通讯会员 |
孙革 |
德国森肯堡自然科学协会 |
通讯会员 |
孙春林 |
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 |
理事长 |
访问学者 |
国内 |
人 |
国外 |
人 |
博士后 |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
2人 |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
人 |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
学科1 |
地球科学 |
学科2 |
生物学 |
学科3 |
考古学 |
研究生培养 |
在读博士生 |
80人 |
在读硕士生 |
147人 |
承担本科课程 |
1588学时 |
承担研究生课程 |
406学时 |
大专院校教材 |
1部 |
|
|
开放与 运行管理 |
承办学术会议 |
国际 |
次 |
国内 (含港澳台) |
2次 |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
项 |
实验室面积 |
3550 M2 |
实验室网址 |
http://eplenea.jlu.edu.cn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
(直属高校不填)万元 |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
50万元 |
|
|
|
|
|
|
|
|
|
|
|
|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 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1.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早期悬铃木, 并获火山岩96.2±1.7 Ma测年结果 孙革等首次在黑龙江七台河七峰林场晚白垩世赛诺曼期地层(Cenomanian) 发现被子植物悬铃木(Platanus)化石, 并在其上覆火山岩开展同位素锆石U-Pb测年,获得96.2±1.7 Ma测年结果,有力地推动了悬铃木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及黑龙江东部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及火山活动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刊物Geosciences Frontier (GSF, 影响因子4.18)发表。 2.中侏罗世植物群、植物与昆虫研究取得新进展 孙春林、那玉玲等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延安组银杏类和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柏科及银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Eretmophyllum neimengguensis、Yanliaoa daohugouensis等2个新种,并依据道虎沟银杏化石表皮气孔参数探讨了中侏罗世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首次得出中侏罗世晚期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405±71-419±49 ppmv,为研究侏罗纪气候变化提供了新资料。此外,通过对道虎沟植物群中银杏类、本内苏铁植物上的昆虫卵化石及昆虫取食痕迹的研究,探讨了中侏罗世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植物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做出新贡献。上述成果在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刊物Palaeoworld上发表。 3.首次刻画了长白山地区新近纪末期植被与古气候 张淑芹等系统研究了吉林省长白山八道沟马鞍山村组玄武岩所夹的泥岩和硅藻土中的孢粉化石,划分了7个孢粉组合,详细刻画了上新世最晚期-更新世最初期的植被更替和古气候波动,为探讨新生代暖湿气候到冰川气候变化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成果在国际古植物学著名刊物Review of Paleobotany and Palynology发表。 4.松辽盆地火山地层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唐华风、高有峰等依据钻井、测井、同位素年龄、地震等综合资料重新厘定了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及其平面展布。提出营城组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将原来的“营4段”置于登娄库组,为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成果发表于EI检索刊物《地球科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5.完善了油页岩资源分类体系,实现了与常规油气的对接,查明了全国重点盆地油页岩资源状况 依托《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和《松辽盆地油页岩成矿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调查》等国家重大项目,完善了油页岩资源分类体系,实现了与常规油气资源分类的对接;对松辽、柴达木等重点盆地开展了油页岩资源评价,新发现了团鱼山、北票、银额、大长沟等4个大中型优质油页岩矿床;总结了油页岩成矿富集条件和展布规律,预测了油页岩有利勘探目标区,优选出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含油率最高的青山口组①和②号矿层为适合进行原位试采的层位。成果在Int’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 6.建立中华民族古代遗传资源数据库,重溯北方各民族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以古代遗存中的遗传物质DNA做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建立了中华民族古代遗传资源数据库,构建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皇族和重要家族的遗传谱系,揭示了中国北部边疆古代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模式,重溯北方各民族的形成和演化历史;通过重构古代遗骸的病原基因组,确定曾经流行的病原体和人类疾病的动物传染病起源一,直接揭示了病原体演化历史以及宿主-病原相互作用;基于距今5000-2000年前丝路沿线动物全基因数据,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揭示丝绸之路早期文化交流。相关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 Human Genetics, Amer. J. Physical Anthropology, Archaeol Anthropol Sci.及Archaeometry发表。 |
2. 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2018年本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快速发展。新获得和继续执行的科研项目共80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科学基金26项;国家973科技项目1项),总科研经费超过1927万元。 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等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基础地质研究、油气地质研究、生物考古、古DNA与古人类迁徙等社会活动研究。 |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曾母-北康盆地群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与勘探 |
2016ZX05026-004-001 |
王璞君 |
2016.01-2020.06 |
164.32 |
国家重大专项 |
2 |
古太平洋板块中生代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火山岩和增生杂岩证据 |
41330206 |
许文良 |
2014.1-2018.12 |
3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 |
中国东北二叠纪安加拉植物群演替 |
31670215 |
孙跃武 |
2017.1-2020.12 |
6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4 |
古动物DNA视角下的丝路文化交流研究 |
17ZDA221 |
蔡大伟 |
2017.12-2022.12 |
80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5 |
岩浆作用与岩石圈演化 |
41722204 |
杨德彬 |
2018.01-2020.12 |
1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 |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
学术带头人 |
主要骨干 |
1.地质时期生物演化与重大地质事件 |
孙春林、孙跃武 |
吴文昊、许文良、葛文春、周建波、李宁、史骁、郎嘉彬 |
2.化石能源及其形成环境 |
王璞珺、刘招君 |
程日辉、单玄龙、唐华风、朱建伟、董清水、柳蓉、孟庆涛 |
3.第四纪环境与生物考古 |
朱泓 |
陈全家、汤卓炜、张全超 |
4.古DNA与生物系统 |
周慧、崔银秋 |
蔡大伟、许月 |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学位 |
职称 |
年龄 |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
1 |
孙春林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65 |
2008-2018 |
2 |
孙跃武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2 |
2008-2018 |
3 |
陈跃军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5 |
2008-2018 |
4 |
张淑芹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研究员 |
57 |
2008-2018 |
5 |
吴文昊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37 |
2010-2018 |
6 |
高有峰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36 |
2010-2018 |
7 |
郎嘉彬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讲师 |
36 |
2010-2018 |
8 |
那玉玲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讲师 |
30 |
2015-2018 |
9 |
李云峰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助研 |
30 |
2016-2018 |
10 |
许文良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9 |
2011-2018 |
11 |
葛文春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5 |
2011-2018 |
12 |
杨德彬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39 |
2011-2018 |
13 |
周建波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2 |
2011-2018 |
14 |
刘招君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67 |
2008-2018 |
15 |
朱建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7 |
2008-2018 |
16 |
董清水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5 |
2008-2018 |
17 |
柳蓉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教授 |
42 |
2008-2018 |
18 |
方石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4 |
2008-2018 |
19 |
张新荣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3 |
2008-2018 |
20 |
孟庆涛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教授 |
34 |
2010-2018 |
21 |
胡菲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讲师 |
32 |
2014-2018 |
22 |
孙平昌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33 |
2015-2018 |
23 |
王璞珺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9 |
2008-2018 |
24 |
程日辉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55 |
2008-2018 |
25 |
单玄龙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49 |
2008-2018 |
26 |
唐华风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39 |
2008-2018 |
27 |
边伟华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2 |
2008-2018 |
28 |
史骁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讲师 |
31 |
2017-2018 |
29 |
金利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馆员 |
58 |
2008-2018 |
30 |
陈军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研究员 |
41 |
2008-2018 |
31 |
朱泓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67 |
2008-2018 |
32 |
陈全家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64 |
2008-2018 |
33 |
汤卓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60 |
2008-2018 |
34 |
张全超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41 |
2008-2018 |
35 |
魏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3 |
2008-2018 |
36 |
方启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1 |
2008-2018 |
37 |
林雪川 |
技术人员 |
男 |
博士 |
馆员 |
49 |
2008-2018 |
38 |
周慧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教授 |
64 |
2008-2018 |
39 |
崔银秋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教授 |
46 |
2008-2018 |
40 |
蔡大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49 |
2008-2018 |
41 |
许月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44 |
2008-2018 |
42 |
韩璐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37 |
2010-2018 |
43 |
司大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40 |
2008-2018 |
44 |
李春香 |
技术人员 |
女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37 |
2008-2018 |
45 |
赵英利 |
管理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38 |
2010-2018 |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 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
1 |
Schaal S. |
其他 |
男 |
57 |
教授 |
德国 |
德国森肯堡研究院 |
15天 2018.8.10-24 6天 2018.11.18-23 |
2 |
Bugdaeva E. |
其他 |
女 |
62 |
教授 |
俄罗斯 |
俄罗斯远东生物土壤研究所 |
4天 2018.11.6-9 |
3 |
Dilcher D.L. |
其他 |
男 |
82 |
院士 |
美国 |
印第安纳大学 |
3天 2018.11.11-13 |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 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本实验室依托的一级学科主要为地质学,二级学科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2011年,我校地球科学学科已连续进入该学科ESI前1%。就2018年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发展而言,本年度新毕业博士研究生3人(包括俄罗斯博士生1人、中美联合培养1人);新招收硕士研究生2人(包括巴基斯坦籍留学生一名)、博士研究生1人。青年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博士生和硕士生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和提高,尤其是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方式,使他们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从国际视野来探讨科学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科发展后劲。 本实验室依托的其它两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生物学和历史学,涵盖的二级学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考古学。其中,我校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于2012年进入该学科ESI前1%。考古学为我校“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这些平台为本实验室的建设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文理交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 |
2. 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本实验室2018年承担了包括地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的本科生课程28门,1588.2课时;研究生课程10门(包含一门双语教学),406课时,较好地完成了吉林大学相关学院的教学任务。本实验室人员主讲的课程针对不同学院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对不同专业学生对同一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因材施教,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特别是,通过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结合,大大培养了本科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使他们尽早跨入了科研大门,实现了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指导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发表核心期刊科学论文。 |
3. 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实验室主要采取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研究和选送博士后培养等举措,大大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方法和跟踪学科前沿的能力。 派年轻科研骨干出国进修: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验室成员王春雪副教授赴多伦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实验室成员唐华风副教授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 2018年7月2日-13日实验室成员那玉玲博士赴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组织进行合作研究。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2018年4月博士生谭笑(指导教师为孙春林教授及美国Dilcher D.L.院士)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联合培养结束,2018年11月获得博士学位。 2018年9月-2019年3月博士研究生郭鹏(指导教师许文良教授)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联合培养。 2018年9月29日-10月29日实验室博士生张帆(指导教师崔银秋教授)赴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科研所进行为期30天的访问交流。 2018年10月28日-12月23日实验室博士生武喜艳和硕士生范林圆(指导教师崔银秋教授)赴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科研所进行为期56天的访问交流。 2017年9月-2018年9月博士研究生梁也(指导教师单玄龙教授)赴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 |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Tan X, et al. Yanliaoa, an extinct genus of Cupressaceae s.l.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northeastern China. 2018, Palaeoworld 27: 360-373. Luan J.P.. Episodic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and associated metamorphism in the Songnen-Zhangguangcai Range Massif, N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Rodinia. Poster on 2018 AGU Fall Meeting, America Washington D.C., 2018.12. 10-14. 栾金鹏博士获得了2018年全国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郭鹏博士、许婷硕士获得了2018年吉林大学李四光地学奖。 |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
参加会议形式 |
学生姓名 |
硕士/博士 |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
导师 |
1 |
展板 |
栾金鹏 |
博士 |
2018 AGU Fall Meeting, America,2018.12.10-14 |
许文良 |
2 |
展板 |
尹永康 |
博士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hangbaishan Volcanology and Hazard,China Changchun,2018.11.23-25 |
王璞珺 |
3 |
展板 |
杜先利 |
博士 |
20th ISC,Canada Quebec,2018.8.12-17 |
单玄龙 |
4 |
展板 |
武喜艳 |
博士 |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olecular Achaeology, Germany Jena,2018,9.18-21 |
崔银秋 |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 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2018年实验室设开放课题基金40万元,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
序号 |
课题名称 |
经费额度 |
承担人 |
职称 |
承担人单位 |
课题起止时间 |
1 |
黑龙江中生代矿化植物茎干解剖学研究 |
6万元 |
刘风香 |
副研究员 |
中国地质博物馆 |
2018.1-2018.12 |
2 |
中国东北东部三江地区新生代隆升及地貌演化的裂变径迹研究 |
6万元 |
方石 |
副教授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2018.1-2018.12 |
3 |
长山遗址沉积物孢粉及古DNA研究复原古气候环境 |
6万元 |
韩璐 |
副教授 |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18.1-2018.12 |
4 |
火山熔岩孔隙结构对渗透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
6万元 |
黄玉龙 |
副教授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2018.1-2018.12 |
5 |
鸟臀类恐龙牙齿的分异性及釉质演化研究 |
6万元 |
陈军 |
副研究员 |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 |
2018.1-2018.12 |
6 |
新疆罗布泊地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古人类的适应行为研究 |
5万元 |
王春雪 |
副教授 |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2018.1-2018.12 |
7 |
辽东地区古元古界辽河群沉积-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
5万元 |
李伟民 |
副教授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2018.1-2018.12 |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召开时间 |
参加人数 |
类别 |
1 |
三亚古生物科普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 |
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
孙革 |
2018.4.14-15 |
200 |
全国性(主席单位) |
2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1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 |
中国古生物学会 |
杨群 |
2018.9.17-19 |
350 |
全国性(协办) |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国际方面: 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2018年7月3日在法兰克福出席由德国森肯堡自然科学协会(SGN)主办的隆重集会,德国科学院莫斯布鲁格院士代表协会向孙革教授颁发了“德国森根堡自然科学协会通讯会员(Corresponding Member,SGN)”荣誉证书,该证书写道:“根据孙革教授的科学成就及其与森根堡自然科学研究所长期合作取得的成绩,德国森根堡自然科学协会兹任命孙革教授为通讯会员”,孙革教授是我国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孙春林教授于2018年11月27日-12月7日出席了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GCP632项目“Continental Crises of the Jurassic”第七次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Evidence for warm climate from the late Middle Jurassic Daohugou flora, China”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实验室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在大会期间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单玄龙教授出席了2018年4月8-1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欧洲地球科学联会;2018年12月10-14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2018年美国地球物理联会;并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许文良教授于2018年7月4-9日出席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并在大会期间做了展板展示。 周慧教授带领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出席了在德国耶拿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生物考古学会议,博士生武喜艳在会议期间做了展板展示。 崔银秋教授出席了在吉林长春举办的全球健康史计划亚洲模块国际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国内方面: 孙春林及孙跃武教授、吴文昊副教授、那玉玲、史骁、李云峰等出席了2018年9月17-19日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孙跃武教授主持了古植物分会场,并做了“东北地区二叠纪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的主题报告。 孙春林、孙跃武教授及史骁出席了2018年11月16-21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学术年会》,孙跃武、史骁主持了相关分会场,并分别做了“中国北方早二叠世安加拉植物群”和“中国新疆二叠纪独特植被景观—走廊森林”的主题报告。 刘招君、柳蓉教授及孙平昌副教授出席了2018年9月14-1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古地理会议,柳蓉教授、孙平昌副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本实验室高度重视地质古生物科普等科学传播活动。 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2018年曾先后主持了《三亚古生物科普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约200人出席)及在四川崇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约100人出席)等,推动了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实验室成员金利勇、陈军获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度优秀科学传播专家称号(颁奖单位:中国地质学会,颁奖时间:2018.4.2); 由实验室成员参加的生物演化与地史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通过吉大微信平台、鼎新大讲堂等方式传播有关地球科学的科普知识,效果显著,生物演化与地史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获得由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2017年度优秀科学传播团队奖(颁奖时间:2018.3.27)。 |
2. 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年龄 |
所在单位 |
是否外籍 |
1 |
周忠和 |
男 |
院士 |
53 |
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 |
否 |
2 |
Dilcher D. L. |
男 |
院士 |
81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
是 |
3 |
Herman A. |
男 |
研究员 |
57 |
俄罗斯科学院地质所 |
是 |
4 |
Schaal S. |
男 |
教授 |
56 |
德国森肯堡研究院 |
是 |
5 |
Hagelberg E. |
女 |
教授 |
56 |
挪威奥斯陆大学 |
是 |
6 |
朱茂炎 |
男 |
研究员 |
55 |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否 |
7 |
孙跃武 |
男 |
教授 |
52 |
吉林大学 |
否 |
8 |
袁靖 |
男 |
研究员 |
67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考古研究所 |
否 |
9 |
高星 |
男 |
研究员 |
55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 |
否 |
10 |
王永栋 |
男 |
研究员 |
51 |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否 |
11 |
万晓樵 |
男 |
教授 |
67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否 |
12 |
巩恩普 |
男 |
教授 |
60 |
东北大学 |
否 |
13 |
金建华 |
男 |
教授 |
52 |
中山大学 |
否 |
14 |
任东 |
男 |
教授 |
55 |
北京师范大学 |
否 |
15 |
王德明 |
男 |
教授 |
49 |
北京大学 |
否 |
16 |
朱祥坤 |
男 |
研究员 |
55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否 |
17 |
孙革 |
男 |
教授 |
75 |
沈阳师范大学 |
否 |
18 |
孙春林 |
男 |
教授 |
65 |
吉林大学 |
否 |
19 |
朱泓 |
男 |
教授 |
68 |
吉林大学 |
否 |
20 |
周慧 |
女 |
教授 |
64 |
吉林大学 |
否 |
21 |
刘招君 |
男 |
教授 |
68 |
吉林大学 |
否 |
22 |
王璞珺 |
男 |
教授 |
60 |
吉林大学 |
否 |
23 |
全成 |
男 |
教授 |
43 |
长安大学 |
否 |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时间:2018年12月20日 地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会议室 出席:周忠和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朱茂炎研究员、S. Schaal教授、高星研究员、王永栋研究员、巩恩普教授、金建华教授、任东教授、王德明教授、朱祥坤研究员、孙革教授、孙春林教授、孙跃武教授、刘招君教授、王璞珺教授、全成教授 列席:崔银秋、孟庆涛、汤卓炜、王青海、陈跃军、张淑琴、吴文昊、高有峰、赵英利、那玉玲、李云峰、史骁、于洋、杨冬红 吉林大学吴振武副校长、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方东红处长、科技处白文翔副处长、平台基地管理科于敬鹏科长、地学院单玄龙副院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纪要: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18月12月20日在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部分委员及实验室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忠和院士主持。 实验室副主任孙跃武教授作了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和五年发展规划的报告,实验室各方向学术带头人王璞珺教授、孟庆涛教授、崔银秋教授分别作了各研究方向近年研究进展与成果的汇报。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孙春林主任分别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特色等做了补充说明。 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听取实验室汇报后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依托单位—吉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研究方向、布局有特色,文理交叉是实验室一大特色,通过“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很突出。在近年来的运行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及高度赞扬。 会议还总结了实验室工作中的不足或差距。认为学科交叉比较难,对于学生培养,能否跨学科培养;交流很重要,实验室内部需加强交流;实验室要开放,要实现资源共享;要坚持自身特色,要有人才、有成果,通过交流形成影响。 委员们肯定了实验室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差距与不足。实验室成员决心在未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教育部优秀的重点实验室。 |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本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每年提供40万元人民币支持自主选题研究,10万元人民币保障实验室基本运行。学校领导关心实验室建设工作,副校长吴振武、孙友宏及学校科技处周强处长、于敬鹏主任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指导与协助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提供条件引进国外博士研究生加盟实验室,同时也为选送本实验室博士生出国联合培养创造条件。 |
3. 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2018年度本实验室未增加大型仪器设备,原有的22台套大型仪器,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设备维护、保持良好,并继续对外开放共享,其中扫描电镜等对校内开放达500小时,校外开放达200小时。 |
六、审核意见
1. 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2. 依托高校意见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